基于场控氢离子和自旋轨道矩的可编程逻辑和储池计算
发布人:殷月伟  发布时间:2025-10-02   浏览次数:2889

随着传统CMOS技术趋近物理极限,自旋电子器件因具备低功耗、高集成度和多功能性的潜力,成为后摩尔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。实现高效的电控磁性是其中的关键,目前主要有两种技术路径:一是基于电流的调控,以自旋轨道力矩(SOT)为代表,通过自旋电流操纵磁化状态;二是利用电压控制,借助磁电耦合、应变、电化学等效应对磁性进行低能耗调控。将电流与电压调控方式耦合于单一器件,有望显著提升性能并拓展其功能,核心策略在于发展高效、可重构的电压调控SOT技术。然而,以往基于界面电荷或界面Rashba效应的调控方法受限于库仑屏蔽效应,难以有效调控体磁性。

近年来,借助氢离子(H)嵌入的新型电控磁机制受到广泛关注。作为最小最轻的离子,H具备优异的可逆性和迁移能力,能够实现对体相磁性的高效调控。将其与SOT结合,有望实现可靠的双模(电压+电流)电控磁,为发展高性能自旋存储与逻辑器件奠定基础。此外,氢离子在材料中的迁移行为可模拟生物神经系统中离子的动态特性,结合自旋电子器件本身的低功耗与快速响应优势,为构建神经形态计算系统提供了潜在的路径。

近期,我们构筑了基于重金属/铁磁异质结构的离子型场效应管器件(Au/GdOx/Pd/Pd65Co35),在器件中实现了电压驱动氢化和电流诱导SOT的双模电控磁方法耦合(图1):通过电压控制氢离子嵌入/析出诱导磁性层在铁磁态和顺磁态之间的可逆转变;同时,利用电流驱动的SOT实现无外磁场下的磁化翻转。进一步地,通过电压调节氢化程度可调控SOT诱导的磁化翻转的极性、幅值和临界翻转电流密度。基于上述电压与电流协同调控机制,我们构建了一种可编程的自旋逻辑单元(图2),以栅压和电流脉冲作为输入信号,以反常霍尔电阻作为输出信号,在单个器件中实现了多种逻辑门功能(如NANDNOR等)。此外,器件在室温下氢化过程呈现半非易失特性,导致了磁性随时间演化,为构建物理储池计算提供原理基础(图3)。我们利用反常霍尔电阻随时间非线性弛豫的特性,仿真构建了物理储池神经网络,在语音识别(准确率98.4%)和混沌系统预测(方均根误差< 0.1)等时序任务中表现出优异性能。本工作为构筑集成存储、逻辑和神经形态计算功能于一体的自旋电子学器件提供了可能。

相关工作以“Programmable Logic and Reservoir Computing Based on Hydrogenation-Engineered Spin-Orbit Torque”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https://doi.org/10.1002/adfm.202519753,博士生涂宇辰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。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资助。

1. 氢离子型场效应管器件中实现电压和电流双模电控磁

2. 基于电压和电流双模电控磁的自旋逻辑单元

3. 基于氢离子型场效应管的物理储池计算